2016年5月12日星期四

平淡之处奏出人生的赞歌 编词典真开心——《编舟记》

本来就不是什么正经的影评,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吧。

小学的时候,母亲对我说不懂就去翻字典吧。
初中的时候,语文老师说第一项作业就是准备一本现代汉语词典。

高中的时候,貌似就没有了。

我之前看到表弟表妹的字典的时候,才对代沟有一种更加直观的体验,因为他们用的字典已经不是我小学时代用的那一个版本了。说实话,刚开始我吓了一跳,原来字典这种东西是会修订的啊。难道不是像圣经一样的书,从头到尾不会变的吗(圣经其实也会版本更新的,或者应该叫译本更新)?代沟原来从这里就已经开始了啊,他们对每一个字的理解就可能和我们就不一样啊。仔细想想真是可怕。

小学用的那一本字典,早就已经破破烂烂了,封面已经不在了。可是,那本字典依然放在我触手可及的位子上。母亲看过那本字典貌似还嘲笑过我,你当初怎么在字典上写满了你的名字。

因为,小学的时候我就渡过了我的中二期了……

初中的时候,语文老师老师的第一项做也就是买词典来着,其实还有一本,但是,我忘记是什么词典了,一本绿色的,貌似是《古汉语字典》吧。古汉语字典我几乎没有怎么用过,这一点从我记不住名字当中就可见一斑。

相反,《现代汉语词典》对我的帮助很大,长大之后其实对一个单独的词语的意思还是非常好理解的,通过上下文,或者字面的意思,大部分词语连蒙带猜总是能够理解的。倒是读音让人困扰,特别是一旦和父母对于词语读音上起了争执时,总是庆幸,还好有一本词典在身边。这种小争执,我一直胜多败少。父母每次被我纠正之后都说,这是当然的啦,你可是学生啊(笑)。

高中之后,语文就变得不是主科了。关于词典啊,或者字典的事就很少了。不过还是有的,我有一个亲戚是从事宗教相关的,常常要做演讲,他家的书柜里有一整套《辞海》,面对一排厚厚的《辞海》,我甚至没有勇气抽出一本来看看。

闲话就到这里吧。

小时候写作业开小差时,我常常会翻到编者那一页,上面罗列一排排的名字,偶尔会猜测是怎么一群人编出这么一本词典的呢,这些名字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?

《编舟记》就是描绘了这么一个关于一群人编词典故事,展示了一本词典背后一群人努力的一部电影。

以下简介抄袭自中文维基词条
《编舟记》电影改编自三浦紫苑的小说《编舟记》
辞典编辑荒木公平(小林薫 饰)由于太太患病,因而想辞职多点陪伴太太。总编辑松本朋佑(加藤刚 饰)要求他寻找替代人。他和助理编辑西冈正志(小田切让 饰)结果找到在销售部工作,拥有语言学硕士学位的马缔光也(松田龙平 饰)加入。之后松本朋佑宣布开始制作全新的辞书《大渡海》,目的是要带人渡过茫茫的辞海。 马缔光也在自己居住的小公寓里遇见了他一见钟情的对象香具矢(宫崎葵 饰)。编辑部的人知道了之后,便要求他从新撰写“恋”字的解释。

呜哇,这个阵容简直横跨二三次元。上面提到演员和作者每一个都有瞎眼的履历。不过这种事怎么样都好,感兴趣请自行搜索。

来谈谈故事本身吧。

《编舟记》善于用几个小点的连接,串成一条清晰的故事。同样的问题在不同时间与不同的人,会有不同的回答,也能体现时间上的变化。这几个问题会成为词典的关键。

如何解释「 右 」 这个字。

这是电影一开始副编辑物色助手的时候问的问题。这个问题体现出了词典需要解释一些理所当然的基本概念,正是因为要给理所当然,或者说字面意思(自证?)的一些词语下定义,所以是最基本,也是最难的

一本词典的质量恰恰就是由这些地方来衡量的。

男主给出了「面朝西边时,北面即为右」的答案。副主编随即让其加入词典编辑部。

而到了片尾,十多年后,编辑部却再一次发问,如何解释「右」。这一次发问是因为北的解释是「面朝西边时,右边为北」。右和北的解释陷入了互证的逻辑循环。

我记得曾经看过一个版本的汉字字典里面的「右」的解释是「与左相对即为右」,而翻到「左」那一页上面写着「与右相对即为左」,当时我就在想,这根本称不上是解释嘛!

所以,编辑部再一次发问,如何解释「右」,这一次他们给出的答案是「数字10当中0所在的一侧即为右」。

为什么一个问题需要重复提出呢?因为,刚开始编辑部只是将一个词语单独拎出来出来编辑,可是到了成书的时候,需要将从整体的角度来看这些词语,这样就暴露了许多问题,比如这种互证的逻辑循环。

而这只是电影当中非常淡的一条线,只有两个点构成的一条线。

电影当中还有许多关于字典编辑的小细节,最明显的线则是用例采集。

关于这些我就不再赘述了,显得剧透太多。

《编舟记》的镜头也是属于比较平稳的,没有什么花哨的地方。可能本身就是因为编词典这个故事也没有什么浮夸的地方。但是,偶尔也有灵动的地方,这些镜头着墨于男主的爱情故事,可能因为这个部分是男主古板的人生当中最轻佻的一段经历了。而我更多时候是在想这是一部小说改编的电影,可是看了电影的表达方式之后我却很难用文字复刻下同样的场景,我想这才是做到小说改编电影。

电影本身我就随口说两句,也就差不多了。

讲讲感受吧。

电影之所以叫《编舟记》是因为片中总编辑打了一个比方,「由词语所汇集的大海是广阔无边的,词典是那大海上的一叶扁舟,人们靠着这叶名为词典的扁舟渡海,寻找最能表达自己情感的言语,那是找到独一无二言语的奇迹……」

这些编辑词典的人就是编舟之人,他们所编的词典就叫做《大渡海》。

在我看来,好的作品需要挣扎和改变这两个主题。《编舟记》做到了。

老一辈编辑努力在这个浮华的时代挣扎,希望融入和理解这个变化迅速的世界,另一方面,同样恪守一颗中正平和与兢兢业业的心去编纂词典。

而我们观众和新一辈的编辑一同体验的,则是改变,从一开始并不怎么了解编纂词典这个业界,到后来慢慢地理解前辈们的苦心,心生敬意。回过神来之时,他们身上已经充满了前辈们的「烙印」,已经是合格的词典编辑了。

如果说一本小说里面倾注了一位作者的心血,那么一本词典则是十几位编辑十几年如一日的心,以及整个编辑部的喜怒哀乐还有悲欢离别。而所呈现的,仅仅是一本让人觉得可靠的词典。

说起来,这明明是一本「严肃」电影,不知道为什么我除了其中明显的泪点没有笑之外,我却差不多从头笑到尾。大概男主是一个文科宅?而我又是一个文艺青年黑?看到他吃瘪真是一件快意的事情!不过,我又反思了一下自我,这本电影属于文艺片范畴,除了带点文艺青年属性的人,又有哪一位会和我一样从头到尾专注看完……这感觉不亚于看完EVA TV版多年之后才知道EVA旧剧场版的结局。(私以为TV版本的结局比较好)

总得来说我还是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的,看完之后能让人摸到词典时感受到「重量」,所谓在平淡之处奏出人生的赞歌莫过如是。

对了,这部作品有个动画改编在今年10月,人物原案是云田晴子(《昭和元禄落语心中》原作),其他暂时还什么都不知道……姑且还是期待一下吧,看看动画的演出又是一种什么样不同的风格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